润色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写作、职称论文发表及期刊论文发表服务!QQ:542793091

当前位置:润色论文网物流论文 → 文章正文

“互联网+”下海南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作者:润色论文网  来源:www.runselw.com  发布时间:2020/4/16 10:24:17  

摘要:“互联网+”意味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信息技术都会涌入到海南农产品流通中来。从海南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出发,依托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三级批发市场,对海南农产品在流通前先进行预冷、保鲜、低温储藏、初加工处理,运用农产品物联网技术,对海南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海南农产品在流通中的高质量、高规格运行。并且要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对从事“互联网+”农产品的人员集中培训,在发展海南农产品的同时确保海南农户成为最终受益者。

关键词:“互联网+”; 海南农产品; 流通模式; 冷链; 物联网;

海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唯一的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的省份,也是我国热带果蔬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2018年海南省全省蔬菜收获面积394.64万亩,蔬菜产量579.37万吨;水果收获面积260.43万亩,水果产量410.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1]。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精准扶贫,海南农产品的生产目前主要集中在海南农户手中,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各种电商物流业纷纷兴起。如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物流技术,将农产品流通模式多元化,确保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被更多有需求的客户关注,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同时,我国农产品已经告别了供应不足的时代,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将优质的果蔬送到客户手中。

结合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农产品自身特点出发,依据当前海南农产品的流通模式,初步探析海南农产品新的流通模式。

一、海南农产品特征

(一)时效性强

海南农产品包括当季瓜果、蔬菜、水产品及禽肉等,这些产品均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产品质量会发生变化。这样不仅会影响产品的生鲜度,也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海南气候条件温润,生鲜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质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大家比较重视饮食健康,再加上电商、物流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生鲜度有了很高的要求。

(二)有机体

所谓的有机体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有机体分为活体与死体,在生鲜农产品中,瓜果、蔬菜、禽肉属于死体,水产品大多为活体。活体在运输过程中有发生病变和死亡的可能性,所以在运输中有严格的运输条件保障要求。据统计,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左右,而我国果蔬产品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2]。死体作为有机物,很容易在储运途中出现生物变质、虫鼠啃咬,氧化等情况,发生氧化更是能引起色、味变化等现象。

二、农产品现阶段流通情况

(一)农户被动销售

目前大部分地区农产品销售处于被动状态,目前常见的农产品销售情况有以下几种模式:农户在家等待上门收购;和固定批发商签订销售合同;将农产品在附近批发市场批发出售;直接对商家进行供货;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其中大部分农户还是在家等待上门收购,比例达到50%以上,对于这些农户外界得不到农产品的具体的信息,农户没有能力将产品运输到需求地,农产品没有统一的平台去发布信息。虽然有小部分农户通过网络销售,但由于销售不专业性,发布的信息不集中,信息涉及范围局限性大,很多优质的农产品因为后期的销售流通跟不上,导致农产品在生产地搁置甚至腐烂,造成浪费和损失。海南省每年都会有因蔬菜水果后期的流通成本太高导致烂在地里的现象。

(二)农产品包装问题较多

目前农产品包装专业性较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不足等原因造成货物损伤的比例增多,一些优质的农产品由于运输包装不足导致流通不足。常见的问题有:一是对农产品的包装过量,包装结构不合理。农户在对农产品包装时,除了依据产品的自身特征进行包装外,对于产品价格高的农产品就会进行过量包装,例如很多包装里面经常将泡沫箱、瓦愣纸盒、冰袋和真空塑料袋进行组合包装,过量使用泡沫、报纸等缓冲材料[3];二是在海南农产品包装保鲜方面效果不佳。由于货品在运输途中冷链设施配备不足,很多采用冰袋进行保鲜,有些冰袋在运输中会融化漏水,导致外包装浸湿而损坏;三是海南农产品包装在特色方面还有欠缺,在包装的美观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目前的包装基本是纸箱、泡沫箱,外观没有进行设计,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和产品特色。

(三)农产品冷链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海南温度常年处于20~30度左右,海南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在运输之前要先进行预冷处理,在运输配送过程中也要通过冷链进行配送,海南省目前在冷链配送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设备投入依旧不足,主要是在整个配送链条中,各环节协作程度低,目前在生鲜冷链配送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市场所需水平。

三、海南农产品流通模式探析

(一)相关政策支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4]。”

2017年12月19日,海南省政府印发琼府办〔2017〕212号文件《海南省加快推动冷链物流发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全省物流核心枢纽和重要枢纽为主要节点,覆盖全省、衔接大型农业生产基地、中心渔港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培育具有海南特色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有效保障热带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快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依托海南省农产品三级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预冷设施、低温储藏设施、保鲜设施和初加工设施,打造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示范基地[5]。

海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2018年2月19日举行座谈。在座谈时提出对加大海南农村的发展力度,通过“互联网+”形式带动海南乡村发展,打造海南热带农业高效发展,打造海南互联网小镇,率先在海南进行智慧服务产业试点,促进海南智慧岛的建设。同时加速海南新零售的发展,通过现代消费,促进海南消费升级。

(二)对海南农产品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

对海南农产品在物联网技术方面要加大应用,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利用互联网、电子标签、RFID射频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对农产品从采摘开始,经预处理、储存、包装、运输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在海南农产品仓储环节,对货物采用物联网技术电子标签,可以提升货物储存运输速度,实现智能化控制产品出入库,并对货物在存储过程中的环境温度进行感知。在货物运输配送环节,对货物采用RFID温度标签,可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对运输中的农产品进行动态感知并且对运输农产品的车辆能进行准确调度,保证农产品运输更加合理有效化。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质量从源头开始控制,对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环境进行监测,高效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及成本,便于更好的保存农产品,确保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减少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确保消费者能获得优质的农产品[6]。

(三)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热带农产品知名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海南有部分关于生鲜农产品流通的网站,如:海南冷链网,海南物流采购联合会网站中的需求信息等。由于网络宣传力度不够,网络的管理需要专门的人员和团队,所以这些网站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落到实处,有些网站里部分内容1~2年内都没有更新,网站信息出现严重的滞后性。

海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吸引,鼓励引入国内知名电商(如: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企业)来琼建设海南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内容要功能多样化、涵盖范围广。集合海南农产品信息、运输车辆信息、冷链物流信息、冷链仓储信息、海南农产品在线交易信息、农产品全程温控信息等多效一体化功能。确保海南的农产品可以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到,确保海南高品质的农产品可以被运输到世界各地。

(四)提高农产品包装质量

对于农产品的包装首先保证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增强包装造型结构稳固性,考虑外界环境与外包装之间、外包装与内包装之间,包装个体与内包装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关系。结合农产品特色设计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包装,建议请专门从事包装的人员进行考究,选择物美价廉、能展示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作为包装材料[7]。并且要大范围的推广包装反响好的包装材料。

(五)集中培训从事“互联网+”海南农产品的人员

“互联网+”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要求从事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且具备一定的电脑和互联网知识。由于海南目前农村农户种植面积不集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家生产,而且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户年龄偏大,教育程度水平低,另如果每家每户都在信息平台发布信息,信息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考量,综合以上这些情况,农户直接操作网络平台不现实。

可以以村为单位对鼓励大学生回乡,大学生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而且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有对应专业的学生回乡效果更胜一筹,毕业生可以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以市、县为单位对这一类返乡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让“互联网+”在农村不再是口号,切实落到实处。

(六)提高物流快递公司对海南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征,快递公司应该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高峰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快递公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各快递网点车辆、装卸设备和分拣设备加大投入力度。在季节性农产品当季大量交易面前,大量招聘临时工,做好人员储备,对临时配送人员做好培训工作。防止出现分拣员、配送员不足的情况,并对配送车辆进行优化配置。

四、结语

“互联网+”意味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信息技术都会涌入到海南农产品流通中来。从海南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出发,依托海南省热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三级批发市场,对海南农产品在流通前先进行预冷、保鲜、低温储藏、初加工处理,运用农产品物联网技术,对海南农产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海南农产品在流通中的高质量、高规格运行。并且要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对从事“互联网+”农产品的人员集中培训,在发展海南农产品的同时确保海南农户成为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统计局.2017年海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2] 中国报告大厅.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EB/OL].

[3] 陆娟娟.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地域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

[6] 李道亮,杨昊.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2018(2).

[7] 王安霞,郭靖.电子商务包装设计现状与问题研宄[J].包装工程,2014(24).

  • 上一个文章:流通产业集聚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 下一个文章:没有资料
  • 联系方式

    客服QQ 542793091
    网站地址 www.runselw.com
    郑重承诺 原创,包修改,包通过!
    提供专业快捷满意的论文服务!
    润色论文网真诚欢迎新老客户的光临与惠顾!